說到內外眼角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開眼頭了,

究竟我們為什麼要開眼頭呢?大家一定會說的就是要處理蒙古折啊,讓眼睛變大啊,這些。

稍微對開眼頭手術認識多一點的朋友,可能就會說,會為了讓雙眼皮摺線弧度更順暢啊,提升雙眼皮手術的效果。

至於開眼尾呢?為什麼我們要開眼尾呢?

或許大家就會說,不就是讓眼睛變大?當然是開越大越好啊!

難道開眼頭,開眼尾是每個人都適合嗎?開越大越好嗎?

當然不是這樣!筆者因為修復了太多開太多的眼頭眼尾,所以很確定某些人眼頭眼尾開多了是會出現並發症的。(關於內外眼角的修復請參考:【內眼角修復/關眼頭】)

所以說,我們在眼部整形手術前評估,要怎麼樣知道病人適不適合開內外眼角呢?

其實我們調整眼頭眼尾的目的,眼睛放大是一個重點沒錯,畢竟美女們都希望眼睛大有神。更重要的是,讓五官比例協調,改變眼距、眼睛大小,讓 五官比例更端正,就是所謂三庭五眼,一般性的說法是,兩眼間的距離剛好又一隻眼睛的長度。

除此之外,就是眼神的問題了。不要忘了,內外眼角手術會嚴重影響眼神,開的恰到好處很重要的。

今天我們就從眼神的角度來跟大家說明吧!而這種評估方式的理解,我們從看內側(鼻側)眼白露出和外側(顳側)「眼白」暴露出來的比例來決定。

在說『眼神』之前,我們要先介紹兩個概念,『內斜視』,和『外斜視』。


正常來說,我們的視軸(看東西的軸線),左右眼是完全平行的,如圖,當眼球視軸偏離,偏向內側(鼻側)時稱作『內斜視』,反之偏向外就是『外斜視』~

『內斜視』會對眼神有什麼影響呢?我們覺得一點點的內斜視可能在與人對話中,讓人感覺是相對專注的,但是過多的內斜視,就成為鬥雞眼了,會給人一種笨拙,甚至搞笑的感覺。

至於『外斜視』呢?我們覺得稍微一點點外斜視,會給人一種空靈,或是迷茫的感覺,如果太多的外斜視,會產生渙散的眼神,也會讓對方不舒服的。

至於內外眼角的手術跟內外斜視是什麼關係呢?主要是因為內外眼角手術改變了內外側眼白的比例,造成了視軸偏移的錯覺。意思是,那如果不是眼球偏離,單純因為眼型,內外側的眼白面積不平衡,也會讓人有斜視的感覺出現~

不論是天生蒙古摺問題,造成內側眼白較少,或是過去開外眼角(眼尾)手術開過大,外側眼白太多,讓內側側眼白相對較少時,會有內斜視鬥雞眼的感覺出現。

反過來,如果開眼頭手術開過大,或是天生外側眼白較少時,則有外斜視的感覺出現,這時眼神讓人覺得渙散發呆

我們可以透過 開關  眼頭或眼尾手術 來調整眼白比例,使眼神再度集中!


相信大家還是最愛看照片,找了幾個案例,
看看各位是否也能感受到眼神的改變呢?

調整內側眼白開眼頭案例

(1) 開眼頭:

手術前較圓的眼頭讓人感覺不夠機靈,內側眼白較少使眼睛看似「鬥雞眼」,嚴重的看起來還會有點搞笑。這時候開內眼角,增加內側眼白的量,可以讓黑眼珠再度回到中線。讓眼神正常化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Dr. Michael 眼整形/自體脂肪/面部提升(@drmichael0208)分享的貼文

張貼

(2)關眼頭:
術前因過去開眼頭開過大,內側眼白過多有外斜視的渙散感,好像跟對方不專心的感覺。

修復眼頭後,只微調一點點,視覺上會讓黑眼珠向內側移動,能讓眼神集中了許多。

undefined

深入閱讀

【內眼角修復/關眼頭】內眼角修復可能是眼整形裡設計上最錙銖必較的一類手術

【關內眼角/關眼頭】手術前後注意事項與案例過程分享

 

 

調整外側眼白開眼頭案例

(1) 開眼尾:
   外側眼白較少時,視覺上眼神會向外飄移,這時開眼尾改變眼尾長度度,增加外側眼白的份量,拉長眼型也能讓眼神變得比較集中。

undefined

外眼角開大術

 

(2)關眼尾:
術前因前次手術開眼尾過大,導致外側眼白過多,加上下瞼鬆弛,明顯出現了內斜視及上斜視(視軸向上飄移)感

undefined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眼尾開太大怎麼辦?來看看外眼角修復手術

 

結論
 
看了以上那些案例,大家是否覺得開內外眼角對於眼神來說很重要呢?各位在跟醫師討論的時候,千萬要充分溝通哦,記住眼角絕對不是開越大越好哦!
 

 

面診前,建議先傳照片與醫師線上諮詢唷~

沈醫師的聯繫方式:

E-mail: drMichael0208@gmail.com 

 微信wechat: mikeydshen 

line@  👉1200x630wa

※以上照片均由病患本人同意授權使用

※注意事項:特殊病史、高血壓、心臟病史、懷孕、嚴重糖尿病、療程期間有懷孕計畫、肝腎功能受損、免疫系統異常等,或其他經醫師判斷不適合此療程者。

※提醒您: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醫療風險,本文案例與內容僅供參考,並非每個人都適合,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溝通而定,建議術前與執刀醫師多加討論評估,對手術結果應能有合理期待。醫病雙方應能盡可能保持良好互動,以確保治療能有最佳效果,也避免術後『醫療糾紛』

image
arrow
arrow

    Dr.Micha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